在疫情爆发之前,即2019年 国内RPA市场规模为10.2亿元,较上年增长96.6%。但其后受到疫情营销,近2年来,增速有所下滑为,但是RPA软件和服务市场现处于蓝海阶段,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国内RPA发展简述
当前,在国内RPA尚处于发展早期,整体渗透率不高,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劳动力数量多,重复工作量大, 部分场景渗透率最高预计在5%~10%;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相对完善,渗透率仅次于金融;其余行业渗透率均在5%以下。
企业财务投资可以更好地解决产品与技术投入的资金缺口,进而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力。同时具备战略价值的融资,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的客户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力。因此,融资所能带来的市场力战略价值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各类资本逐渐涌入RPA赛道、企业估值不断提升:行业热度高涨的背后,资本需要保持理性的价值判断逻辑,并更多地关注拥有较强产品力的当下领导者。

资本的关注无疑将高效推动RPA行业的发展,但热度背后仍需保持理性判断。投资机构需要通过更为详尽的尽职调查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及战略实践能力,让RPA厂商的估值处于更为理性的范围,避免产生过大的资本泡沫。
RPA发展未来可期
RPA在中国市场仍存较大发展空间,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32.9亿元,2023年将成为中国RPA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突破时间点。预计至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81.8亿元。

总体来说,RPA将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具备更多的自主能力。人工智能一般来说,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希望研制出和人一样聪明,甚至比人更聪明的机器,他们有更多自主能力。“弱”人工智能,是觉得人做事的时候很聪明,这类人工智能是辅助人类进行工作。从以上分类来说,RPA未来会加入更多“自主”能力,模仿人更多方面,甚至加入思考和辨别的特征。
第二,获得更多接口。例如OCR接口,语音识别等等,未来在客户说出自己的业务需求的时候,RPA机器人就可以以模拟人的方式,帮助客户处理业务。RPA在未来会和更多人工智能产品结合,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第三,工作更加标准化。未来,由于RPA产品更好的封装,类似于传统软件中的售前售后技术人员将大大减少,RPA就如同现在的作图、建模的软件一样,在拖拖拽拽后就可以完成后台流程设计。 RPA使用的培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